博客年龄:17年0个月
访问:?
文章:303篇

个人描述

姓名:滨生王 职业: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年龄:耳顺之年:中国,黑龙江,佳木斯个性介绍:实事求是

拜谒蒯祥墓

2011-11-06 16:30 阅读(?)评论(0)

  

三年前来苏州,把胥口老镇区拍了个遍。还想再拍点什么,可是不知有什么可拍的。一天儿子的朋友来家里串门,是当地人,我问胥口有什么古迹遗址,她说有个蒯祥墓、还待寺比较有名,我问了大致的方位,第二天便带上相机向心中的目标走去。

到了香山脚下,找到了还待寺,却怎么也没有看到蒯祥墓,一打听,说蒯祥墓不在这里,在太湖边上,我又按照指示的方位向太湖走去。走了一段路到了太湖边上,又沿太湖大道继续前行,当蒯祥园出现在面前时,我真的有些激动,因为正在修缮,未能入园。此时太阳快要落下,站在园外的大道上,我稳稳地端起相机,拍下蒯祥园前景。

  

蒯祥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,香山渔帆村,香山是地名亦是山名。此次来苏州兴匆匆进入园内,拜谒这位香山匠人

宽敞静默的墓区里,石牌坊、飨堂、神道、陵墓、碑亭南北依次排开。

前面的石牌坊,上方正中写有蒯侍郎墓四个字,石柱上的楹联是“闾阙巍巍共仰香山鼻祖,园林处处不忘胥水良师”。

    其后飨堂,门两旁上书有“技艺精湛二品致工部,蜚声遐迩千秋继鲁班”的楹联 。

飨堂后面是神道,一直延伸到陵墓。神道两旁是石马、石羊、翁仲两旁伫立。

陵墓呈圆形,块石叠砌,墓围有罗城,墓碑上镌刻着“明工部侍郎蒯翔之墓”。

陵墓的后面是碑亭,亭内竖有明英宗皇帝御赐其祖父母的“奉天诰命”双龙戏珠碑

拜谒蒯翔墓后,敬仰之心油然而生,深深地被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杰出匠人所折服。回来后翻阅明崇祯吴县志,里面是这样记载的:蒯祥香山木工也,能主大营缮。永乐十五年建北京,宫殿正统中重作,三殿及文武诸司天顺末作,裕陵皆其营度。能以两手握笔画双龙合之如一,每宫中有所修缮,中使导以入蒯,略用尺榫度,若不经意既造成以置原所,不差毫厘。指使群工有违其教者辄不称。旨初授营缮所丞,累官至工部侍郎,食从一品禄至。宁宗时年八十余仍执技供奉。上每以蒯鲁班呼之,同时有蔡某亦造,宫殿授衔至尚宝司丞

志中所提三殿,即是北京紫禁城(故宫)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。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曾撰文:北京城里的故宫中间,巍然崛起的三座大宫殿是整个故宫的重点,“紫禁城”内建筑的核心。以整个故宫来说,那样庄严宏伟的气魄;那样富于组织性,又富于图画美的体形风格;那样处理空间的艺术;那样的工程技术,外表轮廓,和平面布局之间的统一的整体,无可否认的,它是全世界建筑艺术的绝品,它是一组伟大的建筑杰作,它也是人类劳动创造史中放出异彩的奇迹之一。我们有充足的理由,为我们这“世界第一”而骄傲。
    如此恢弘壮观的宫城、如此经典的建筑艺术绝品,其主要设计者和营缮者—蒯翔该是怎样的一个人呢?

 蒯祥(1398—1481),字廷瑞,香山渔帆村人出身木匠世家。他的父亲蒯福就是名匠明洪武年间主持过金陵皇宫木作工程。蒯祥自幼随父学艺,聪明伶俐,心灵手巧,好学肯钻,能举一反三,有所创造,青年时便有“巧木匠”之称。

1406年(永乐四年),明成祖朱棣颁诏迁都北京,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。永乐十五年,香山工匠蒯翔应诏来到北京,被任命为“营缮所丞”(相当于现在的总设计师兼工程师)负责北京宫殿的营建。当时,蒯祥的建筑技艺已达到了炉火纯青、巧夺天工的程度,永乐间,召建大内,凡殿阁楼榭,以至回廊曲宇,祥随手图之,无不称上意(康熙《苏州府志》)。他精于尺度计算,又擅长榫卯技巧,还能双手握笔同时在一根柱子上绘双龙,“画成合之,双龙如一”,技艺娴熟,出神入化他奠定了明清两代宫殿建筑的基础,所以明代故宫的鸟瞰图上,把蒯祥的像画在上面。

当三大殿和午门、端门、天安门的建筑竣工时,人们称颂鲁班在世,同行叹为“鬼斧神工”,永乐皇帝也以“蒯鲁班称之”,累官至工部侍郎。

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: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?寻着这个思路,我又问卷历史,自古匠人出香山。

春秋战国时期,吴王开凿胥溪,规划营造阖闾大城夫差建造馆娃宫南宫姑苏台等等,这些大型建筑的营建孕育了香山匠人

汉晋时代,吴地佛教、教风行,到了南朝时期的道观佛寺之多,更是盛况空前。道观佛寺的建使香山匠人建筑技艺得以继承和发展

明代苏州园林数百座,到处小桥流水,遍布青砖黛瓦的寺观,星罗棋布的民居,这些都是出自香山匠人之手。如此规模宏大的营建,在传承建筑艺术同时,更造就了大批营建人才,蒯祥就是这个时代的杰出代表。

陵前拜谒人已去,魂系华夏艺犹存。随着明代帝都迁移北京,以蒯祥为代表的香山匠人也把江南古都的建筑技艺带进北京,在三大殿的营建中,不但传承了技艺,更创造了博大精深的宫殿建筑艺术。这是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汇,吴越文化与燕赵文化的融合,雄伟壮观的北京紫禁城,洋溢的是中华文明的灿烂光辉。

  最后修改于 2011-11-09 21:10    阅读(?)评论(0)
 
表  情:
加载中...
 

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